粮食发热
来源: 河南中天粮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别: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:2013-06-05 阅读58次
简介摘要
引起粮食发热的原因很多,主要根源在于粮食水分、呼吸、微生物繁殖、仓虫的危害及管理不当。
原因 ;
水分高
水分高的粮食在夏季高温、高湿季节里,发热是普遍现象。一般粮堆温度在20℃~30℃,相对湿度在80%~85%时,微生物、仓虫十分活跃,水分高、湿度高,发热就快。
有机杂质多
粮食收获时,粮农基本上采用机械化收割,造成小麦糠杂多,在入库时未能得到很好的清理,导致粮堆孔隙度较小,影响了粮堆气流的运动,糠屑含量多,容易发酵,为微生物和害虫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,从而使粮温增高,引起发热。
害虫繁殖
粮堆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(一般害虫最适宜繁殖的温度在20℃~25℃,粮堆湿度在80% 以上),适合于仓虫孳生,由于仓虫大量繁殖,造成储粮发热。
微生物的繁殖
微生物一般附着在粮粒上,遇到适宜的温、湿度,便开始在粮粒上生长发育,使粮堆内湿度增大,当粮温上升到25℃~35℃,相对湿度达到90%以上时,微生物繁殖加快。由于微生物本身不能制造养料,而要利用粮食中的营养维持其生命活动,从而造成干物质消耗。微生物虽小,但在大量繁殖时,伴随着呼吸作用,产生和散发出的热量相当大,微生物的活动是导制粮食发热的重要原因。
自动分级严重
由于粮食企业仓库大,粮面高,而且使用机械入库,自动分级现象突出;形成大量的轻形杂质和不完善粒的集聚区,这些集聚区含水量高,吸湿性大,生理活动旺盛,容易使粮食返潮,造成湿热聚积,引起害虫及微生物的孳生;杂质集聚区孔隙度小,机械通风阻力大,有效通风受到影响,在熏蒸处理时,药剂渗透困难,影响杀虫效果,引起粮食发热。
粮食自身的呼吸和后熟作用
新收获的小麦,粮食籽粒呼吸旺盛,完成后熟作用,在新陈代谢过程中,放出二氧化碳、水和热量,入库后出现粮温升高和水分增加的现象,若未及时采取措施,会造成粮食发热。
干湿不均匀
入库时由于检验把关不严,将部分高水分粮混入粮堆,往往会引起粮堆局部发热霉变,甚至影响整个粮堆。
粮堆过高
粮堆超过装粮线高度,因仓库房檐口低,给储粮通风造成不便,产生的热量集聚在粮堆中,特别是夏季入库的粮食,粮温不易下降,仓内积热不易排出,从而加剧了粮食发热。
大气温度的影响
由粮食导热性差,在气温上升季节,粮温上升速度缓慢,并且由表层渐入内部,在较短的时间内,粮温的变化滞后于仓温和气温的变化,有利于储粮保管,但粮温一旦受到仓温、气温的影响之后,粮堆表层30 cm~70 cm处因散温较慢,引起呼吸旺盛,而使粮温快速增高,造成粮食发热;在秋冬季节,粮面温度下降快,粮堆中的热空气流动到粮温低的粮面时,热空气中的水气就会凝结在粮面上,导致结露。
预防措施
提高入库质量
在粮食入库前,对小麦质量进行调查,要深入到产地及周边地区了解粮食播种面积、单产、总产及自然气候对粮食质量的影响,从中选出质量好、水分低、杂质少的粮食生产区域,作为粮源收购基地,为收好粮打下基础。
提高粮食纯度
在入库过程中,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,做到验质定等准确。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坚决不入库,杜绝“人情粮”、“关系粮”,粮食水分力争控制在13%以下,采取“一次入库,二次筛选”的办法,有效清理糠杂,清除小麦中的部分不完善粒,提高粮食纯度,加强入库小麦的抽检复验工作,杜绝里外夹心现象,确保入库粮食的干、净、饱,防止粮食发热。
尽量避免自动分级现象
自动分级导致局部温度偏高,并交替上升。采取边入库、边平整粮面或使用粮机等办法,破坏粮食的自动分级,使粮堆中各部位组成成分均匀一致,减少自动分级带来的危害,已成为预防粮食发热现象的主要措施之一。
定期查仓,掌握粮情
在保管期间,要坚持“一、三、七”查仓制度,掌握粮温与水分的变化规律,定期、不定期地化验粮食质量情况,对照入库时的质量和前次的粮食检查情况,认真分析研究,对比检查结果,根据仓温和粮温的变化情况,准确判断粮食是否发热,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,确保储粮安全。
采取科学的保管方法
一是搞好仓内外卫生清洁工作,保持仓内外环境的整洁。二是密闭粮堆,使粮堆处于自然缺氧状态,并在储存期间,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,防止发热。三是采取完全气控储藏,使用二氧化碳储藏,人为改变粮堆内部生态环境,降低粮堆氧浓度,不同强度地抑制粮食自身的呼吸程度,防虫杀虫、抑制虫霉等,避免粮食发热霉变,同时延缓粮食品质变化。
合理通风,适时密闭
合理通风可以促进粮堆内外气体的交换,降温、降湿,抑制虫霉繁殖,提高储粮的稳定性。新入库的粮食,呼吸旺盛,在秋冬气温下降,温差较大的情况下,进行自然通风,同时结合勤翻粮面、在粮堆中预埋气笼、探管等,可排除粮堆湿热,预防发热和结露。在气温上升季节,采取有效措施,做好密闭工作,减少大气温、湿度对粮堆的影响,延缓粮温上升,使仓内保持低温低湿状态。
加大入库过程的监管力度,控制粮食水分
干湿混存极易引起粮堆内部水分的再分配,严格检验和现场复检工作,杜绝高水分粮的混入,确保粮食水分在安全标准之内,减少粮堆局部发热。
严格执行储粮技术规范
按储粮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容量堆装小麦,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储粮的管理,粮面高度应以装粮线以下10 cm~15 cm为宜,防止过高引起发热。
采用粮温与水分互相抑制的办法防止粮食发热
当粮食水分高时,冬春季节可利用低温储藏,开启门窗或机械通风降低粮食温度;当粮食温度高时,在夏秋高温季节利用机械通风降低储粮水分,防止粮食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