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6日,来自16个小麦督导组、省气象局、统计局和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的专家齐聚郑州,研判我省小麦生产形势。他们对今年小麦生产给出了谨慎乐观的研判。
在影响小麦形成产量的三个关键要素中,专家们给出了“一增一减一平”的判断,即平均亩穗数比上年略有增加,穗粒数比上年略减,千粒重目前与上年持平。但各地情况有所不同:郑州、洛阳、三门峡、平顶山、济源的山地、丘陵地区,今年干旱较为严重,有灌溉条件且及时灌溉的地区,小麦生产形势较好;无灌溉条件且没有灌溉的地区,小麦减产甚至绝收。平原地区除了商丘、周口、驻马店、漯河部分地区有冻害,其他地区小麦生产形势较好。与此同时,田间管理的好坏,也使小麦长势差别较大。
气象专家给出了气候对小麦生产的利弊分析。我省冬小麦麦播期底墒充足,小麦苗齐苗匀。冬前低温天气,抑制小麦旺长,同时减少了病虫害越冬基数。开春后,气温回升迅速,小麦苗情转化升级较快。拔节至抽穗期内降水偏少,大部地区出现旱情,但灌溉及时,旱情得到有效控制。抽穗期内局部地区遭受晚霜冻害,除商丘等地外,大部地区受冻程度较轻。灌浆初期全省出现大范围降水,对改善土壤墒情及灌浆增重非常有利。
植保专家给出了小麦生产期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的分析。由于受冬春季低温、干旱等气候因素影响,全省小麦纹枯病、蚜虫、红蜘蛛等发生和危害程度均低于上年同期,原先预计严重发生的赤霉病由于“一喷三防”及时到位,并没有严重发生,去年发病较重的全蚀病也较轻,为小麦顺利灌浆、形成大粒提供了良好保障。
全省距小麦收获还有不到20天,专家建议各地应以“预防和减轻灾害性天气的不利影响、及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叶面养分补给、增加粒重提高小麦千粒重”为目标,确保今年小麦再获丰收。